冰川是降雪长久累积形成的巨大冰块。雪在压力的作用下,或经过融化再冻结的过程,最后变成冰。这些过程造就了强劲的冰流、圆顶冰丘和漂浮冰板。
尽管冰川外表坚实,但实际上却处于不断变化当中。只要增加原材料,比如更多的降雪和低温,冰川就会发展壮大。而如果降雪不足,冰川就会消退。冰川内部也有波纹,这与其内部结构有关。冰川的特点是山麓地带的裂缝和尖锐的外形。冰川不停地移动,改变着地球的地形景观,也改变着地球本身。在冰川的压力作用下,形成流域、山谷、悬崖峭壁和沟壑。
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库。
成群结队的人们被冰川的美丽、强大吸引而来,不顾寒冬甚或酷暑,在徒步、滑雪的过程中享受冰川之旅。一些冰川有特别配备的夏季滑雪中心。美国的冰川国家公园,以落基山脉中风景如画的冰川为名。加拿大也有一个类似的公园,且因为地处更北面,冰川数量也多得多。
由于持续的气候变化,许多冰川正在迅速消融。欧洲国家非常关注冰川消退的问题,许多冰川在夏季都会用特殊材料覆盖住,以防止冰川融化。
著名的冰川
欧洲
瓦特纳冰川
欧洲最大的冰川位于冰岛,占该国面积的8%。具体面积为8133平方公里,估算体积为3100立方公里。这座冰川底下覆盖着数座火山,冰川内部有间歇泉形成的洞穴。冰层平均厚度为400米,最大厚度约为1000米。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和近来的火山活动影响,在过去的几年里,瓦特纳冰川已经逐渐衰退。您可以在此查看冰川衰退相关的研究与记录项目。
阿莱奇冰川
阿莱奇冰川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大的冰川,坐落于伯恩兹阿尔卑斯山脉南坡,至今已有一万多年历史。冰川占地面积为81.7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如果给冰川提供供给的四个粒雪源也算的话,则总面积约为117.6平方公里(截至2002年)。阿莱奇冰川总长约23公里。
这座冰川的非凡之处在于,它形成了一个峡谷,看上去就像一条人造马路,沿着斜坡向下一直延伸到山谷。2001年12月,大阿莱奇冰川(Great Aletsch Glacier)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少女峰-阿莱奇保护区”
亚洲
锡亚琴冰川
锡亚琴冰川是亚洲最大的冰川,同时也非常不幸地成为了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冰冷战场,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此地陷入长期对峙。锡亚琴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极地冰川,因此有时也被称为南北极以外的第三极。该冰川因其人口稀少和危险的气候条件而闻名。锡亚琴冰川体积超过2万亿立方英尺,25公里长的范围内有45座山峰高达18000英尺。
费琴科冰川
费琴科冰川是帕米尔高原最大的冰川,也是世界上除极地地区以外最长的冰川,全长77公里。它位于塔吉克斯坦中部、帕米尔山脉的Yagzulem山脉。冰川覆盖面积约为700平方公里,冰舌高度2909米。冰川的最大厚度为1000米,费琴科冰川及其数十条支流的估算体积为144立方公里——约为伊利湖体积的三分之一。
这座冰川于1878年被发现,并以19世纪的俄罗斯探险家A.P.费琴科(A.P. Fedchenko)的名字命名。1928年苏联在对帕米尔高原地区的一次大型探险活动中,首次探索了冰川的中上段。多年来,这座冰川一直是几座气象站的所在地。
北美洲
哈伯德冰川
哈伯德冰川(Hubbard Glacier)坐落在阿拉斯加州与加拿大的交界处,是(美国)阿拉斯加州海岸上最大的一座树枝状冰川,长度为122公里。这座冰川依靠在亚库塔特湾(Yakutat Bay)上,海湾内的冰层海拔高度达120米,夏季海湾上的冰川宽度为9公里,冬季约为15公里。冰川的前端海拔达120米。自19世纪末以来,该冰川每年都会移动17-18米。自1895年国际边界委员会(International Boundary Commission)首次绘制哈伯德冰川的地图以来,它也一直在变厚,并向着阿拉斯加湾(Gulf of Alaska)推进。在过去的30年里,它曾出现过两次大幅急涌,涌流大到足以跨越海湾,将峡湾变为湖泊,并有可能淹没沿海城镇亚库塔特。而且,尽管气候变化,且许多冰川正在变得越发稀薄和消退,这种情况也依然在发生。
南美洲
佩里托莫雷诺冰川
佩里托莫雷诺冰川(Perito Moreno Glacier)位于阿根廷圣克鲁斯省(Santa Cruz)西南部的罗斯·格拉希亚雷斯冰川国家公园(Los Glaciares National Park)(并非位于佩里托莫雷诺镇附近!),是发源于巴塔哥尼亚南部冰原的48座冰川中最大的冰川之一。它以阿根廷探险家弗朗西斯科·莫雷诺(Francisco Moreno)的名字命名,莫雷诺在19世纪阿根廷和智利的边界争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佩里托(perito)”是他的绰号,在西班牙口语中意为“专家”。这座冰川最为有趣的一点是,尽管它在不停地变薄,尽管全世界大部分冰川正在消退,它也依然保持前进。此外,冰川阻塞了阿根廷湖的南部支流,导致水位上升,并且随着冰的重量下降而形成压力。这种压力会导致周期性的破裂,而破裂又会为阿根廷湖主流输送更多的水量。这种自然循环只是偶尔发生,间隔一到十年。如果你有幸在游览过程中目睹这一切,如此大量的水冰变换产生的声音和景象一定会让你震惊不已。
佩里托莫雷诺冰川覆盖面积25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70米,最大深度700米。移动速度为每天2米(每年约700米)。但同时,其质量损耗速度也大致相同,因此(不考虑微小偏差的情况下)冰舌已经90年没有消退或增长过了。这座冰川的质量从未减少,因此被视为最不寻常的冰川之一。这座冰川高原是全球第三大淡水保护区,于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南极冰川
南极冰盖是我们星球上最大的冰盖,其大小超过规模最接近的格陵兰冰盖近10倍。冰川中冰的体积约为3000万立方公里,其中90%的冰在陆地上。南极洲的冰川覆盖层含有地球上约80%的淡水;如果它完全融化,可致海平面上升近60米。
冰盖状如圆顶,距离海岸越近的地方表面倾斜度越高,且被海岸处的近海冰川框围住体形。冰层平均厚度为2500-2800米,在南极洲东部的某些区域最大厚度可达4800米。
非洲
几乎没有人会将这片炎热的大陆和冰雪覆盖的山峰联系起来,然而非洲确实有冰川存在,且都位于赤道附近!它们在鲁文佐里山脉(乌干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两国边界上的山脉)、乞力马扎罗山(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山(肯尼亚),但这些冰川正在迅速消失。自1900年起,非洲的冰川表面积减少了80%。到1990年代,冰川的总表面积仅有10.7平方公里。科学家们预测,到2030年,最后剩下的冰雪也终将消融。它们也曾是许多全球变暖骇人言论大肆宣传的核心,直到后来人们证实了冰川的消退和增长并非由于气候变化引起,而更多的是由于降水的整体变化引起的。
澳洲
去年的澳大利亚比地狱还热。维基百科显示,澳洲本土和塔斯马尼亚岛上都已经没有冰川剩下了。像赫德岛冰川这样的一些冰川位于南印度洋的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境内。赫德冰川(Heard Glacier)区是美国上尉威廉·赫德(William Heard)于1853年发现的。科学家称该地区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理想实验室,它位于极区的末端,且与人类隔绝。
冰川的分类
冰川有两种分类方式:根据温度分类(暖或冷)或根据地理位置分类。将冰川划分为暖冰川和冷冰川可能有点奇怪,但这个分类标签指的是冰川在地面上移动的方式。在“暖”冰川底部有一层水膜为其提供润滑,让冰川可以在底床上滑动——和黄油可以确保饼干不会粘锅差不多一个道理。而“冷”冰川没有这层水,且是被冻结在冰川底床上的。这类冰川的运动非常缓慢,且仅仅在冰晶变形时发生。大多数北极冰川是“暖”冰川——从本质上来讲,它们是起源于低矮山脉的缓慢移动的冰流。
根据地理位置划分,冰川可分为冰盖、冰架、冰帽、山岳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以及入海冰川。每一种类型的冰川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 冰盖是冰河时期覆盖地球大部分地区的巨大且厚的冰川。它们占据了广阔的平缓地带,但有时因冰层太厚而掩盖了底层的地形特征。冰盖通常由中央的堆积区往外向四面八方流动,南极冰盖——格陵兰冰盖就是一个现实例子。冰盖中含有大量淡水,如果融化的话,足以令全球海平面上升超过70米(230英尺)。
- 冰架就是冰盖漂浮在海上的那部分——格陵兰岛 和埃尔斯米尔岛(Ellesmere Island)有许多这样的漂浮冰架。
- 局限于山地高原地区的规模较小的冰盖被称为冰帽,例如巴芬岛上的便士冰帽(Penny Ice Cap)。其表面积通常小于5万平方公里,通常存在于冰岛、加拿大北极区和其他高纬度地区。它们主要出现在相对平坦和高海拔的极地和副极地。
- 冰盖反过来又产生了冰流或溢出冰川,它们沿着岩石山峰之间的山谷向下流。 从天空中往下看,这些冰流与河流排水系统十分相似。南极洲有许多冰流都汇入了大型冰架。有些则通常以冰舌的形式直接流入了海洋。冰流和溢出冰川占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排放量的90%。
- 如果一条来自山区的冰流不是流入海洋,而是倾泻到了平坦宽阔的平原上,则会形成一片宽大的叶状冰川,即山麓冰川。山麓冰川基本上就是山谷冰川。世界上最大的山麓冰川是阿拉斯加州的马拉斯皮纳冰川,它从山脉的边缘流出并呈放射状分布,形成一片宽约70公里的冰叶。
- 山谷冰川会填满山谷,此类冰川通常会流经固定冰川两侧的山谷基岩深处。山谷冰川发源于冰斗冰川或冰原冰川。久而久之,在冰川的作用下,山谷被刻蚀和塑形。在大型系统中,山谷冰川可能会合并形成更具侵蚀力的更大冰川。
- 冰原是一片山区里相互连接的冰川形成的大面积区域。它们通常出现在世界上气候较冷、海拔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有形成冰原所需的充足降水。
- 冰斗冰川位于山坡高处,通常积聚在碗状凹陷处。由于那些山坡洼地形状独特,因此被称为冰斗。冰斗冰川有的很小,仅能填充冰斗的一部分,稍大一些的可以填满整个冰斗,有的冰川甚至可以发展成为更大的山谷冰川的源头。两个冰斗可能会形成背靠背的格局,并侵蚀冰斗后壁,直到只剩下一条狭窄的山脊。这种结构可能会形成山口。
- 悬冰川,又叫冰围裙(ice apron),也是一种独特的山体现象,它们紧贴着陡峭的山坡。这些围裙是造成大规模雪崩的常见因素。和冰斗冰川一样,它们的宽度大于长度。悬冰川在阿尔卑斯山脉很常见,但在北极区却并不常见,因为欧洲的山脉更加陡峭。
- 顾名思义,入海冰川是流动距离够远、直达大海的山谷冰川。它们会崩解产生许多小的冰山(浮在海上的巨大冰块)。入海冰川通常大量分布于格陵兰岛、南极洲、加拿大的巴芬岛 和埃尔斯米尔岛、阿拉斯加东南部、以及巴塔哥尼亚北部和南部的冰原。
冰川可能会受到底层地形的限制,也可能不受限制。前一类冰川主要有冰原、山谷冰川、冰斗冰川、山麓冰川和入海冰川。后一类冰川的先决条件是底层地形对冰川流动的速度或方向几乎没有影响。这类冰川中的冰流动取决于冰层厚度和冰表面坡度的差异,因此,冰可能会往上流过底层地形的高点。这类冰川包括冰盖、冰帽、冰架、冰流。
形成和结构
冰雪的累积量超过消融量,就形成了冰川。雪落入积累区——通常为冰川中海拔最高的地方,随着降雪慢慢累积并经过重力作用压缩成冰,冰川的质量增加。当冰雪体积足够厚重时,就会在表面坡度、重力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迫使冰川移动。如果积雪反复结冰和融化,则会变成粒状冰,称为粒雪,这是一种介于雪和冰川冰之间的状态。
- 消融区是大部分融化和蒸发现象发生的区域。
- 积累区是积累新增雪量的高海拔地区。
一旦这两个区域之间达到平衡(降雪与融雪持平),则冰川就被认定为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线将这两个区域分开。每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无论是降雪增加还是融雪过度,冰川就会增长或消退。
如果冰川各部分以不同的速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运动,摩擦力就会造成巨大的裂缝——冰隙。冰隙使得在冰川上活动变得非常危险,尤其是当冰隙被脆弱的积雪遮蔽时。另一个常见的冰川特色是冰碛,是在冰川移动过程中推动或夹带岩石、砂砾和大圆石的混合物时形成的。这些深色的长条状碎片在冰川的顶部和边缘处均可看见。中碛沿着冰川中部向下流动,侧碛则沿着侧边,而终碛位于末端、冰川的尾部。冰碛也可能会造成冰碛堰塞湖。
在冰川侵蚀的作用下,也会出现以下现象
- 冰川侵蚀山坡时,挖掘山坡形成表面朝上且陡峭的圆形凹陷,状如倾斜的大碗,这就是冰斗。冰川融化后留下碗状的地表形态,通常会使得冰斗更加清晰可见。
- 刃脊(Arêtes)是锯齿状的狭窄山脊,是由于两座冰川的后壁相遇,从两面侵蚀山脊造成的。
- 当数座冰斗冰川侵蚀一座山,直到只剩下一座陡峭的、尖尖的山峰,附有数条类似山脊的尖锐刃脊直达山顶,这就是角峰(Horn)。
- 蛇形丘有点类似于冰碛,可能是由于河流在冰川顶部、冰川裂缝中、和/或冰川底下的通道内流动时,沉积下来的砂砾堆积而成的蜿蜒曲折的脊脉。因为冰川冰是由这些河流的河岸组成的,而这些冰最终也融化了,所以现在旧河流沉积下来的砂砾被抬升到高出周围陆地表面。
- 鼓丘是长条的泪滴状的沉积地层。人们对鼓丘形成的原因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认为,鼓丘是各个冰川时期冰盖在地表移动时在冰川底部形成的。理论认为,鼓丘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冰川从底层地表积攒沉积物,或由于冰川融水的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或是这些过程以某种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冰川运动
由于重力、冰的重量或冰的结构不同,冰川会移动或向下坡流动。冰川有两种运动方式。压力作用于深度在50米以上的冰时,导致冰内部产生塑性流动。当冰层彼此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或冰因融水的推力而在其所在地形上滑行时,冰川会向前或向侧面滑动。
冰川底部和周围的地形有时也会决定流动的方向和速度,冰也可能从堆积区向下流到雪线下方的消融区。
由于冰川沿地表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因此冰川底部的运动比顶部的运动要慢,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冰川底部极为寒冷,因此表面的流动速度是底部的运动速度的好几倍。
如果底层地形对流动速度或方向几乎没有影响,那么冰川流动则取决于冰层厚度和冰表面坡度的差异,因此,冰可能会往上流过底层地形的高点。移动速度最高的是格陵兰冰川的边缘地带,达到了每年10公里。
冰川不同部位的移动速度不同。中部的特点是移动速度最快,而由于冰的可塑性降低以及其所在的地形和山谷两侧的摩擦力增加,冰川边缘部位和靠近底部部分的速度则有所降低。
冰川速度根据季节和温度、冰川内部的质量和压力而各不相同。同时,速度也取决于冰川所在的区域。例如,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岳冰川移动速度在每天0.1-0.4到1.0米之间,但其中的一些冰川有时会增速到10米/天。格陵兰岛的溢出冰川流向峡湾的速度可达到25-30米/天,而在远离峡湾地区的内陆,速度仅为每天几毫米。
冰川明显剧烈波动导致其重新排列和重新分布,而总质量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冰川跃动。这类运动通常伴随着冰川体积增大和占地面积增大。
跃动冰川每天可移动几十甚至几百米的距离。在帕米尔山脉、 阿拉斯加、斯匹茨卑尔根岛、阿尔卑斯山脉及其他地区都发现了大量的跃动冰川增加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的情况。冰川速度的这种急剧上升称为涌流。
涌流是一种常规现象,是冰川波动或跃动的阶段之一。
由于生活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冰川山区的人们一直遭受着涌流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些地区的科学家们对这些过程的物理学和地理学进行了长期且详细的研究。例如,自1599年以来,已经多次绘制了Vernagtferner冰川运动的相关信息,该冰川位于奥茨塔尔阿尔卑斯山脉(Ötztal Alps)南部,曾发生冰川堰塞湖决堤的毁灭性灾难。世界上最早的冰川实地研究站的其中一个就建在这个山谷里。正因为如此,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出现了涌流有关过程的详细术语。
目前已知的跃动/急涌冰川有数百座。某些冰川的急涌过程会对人类造成灾难性后果。例如,帕米尔高原西部的熊冰川(Bear Glacier)从1963年开始每天以高达50米的速度移动,并阻塞了 Abdukagora河的水流,从而形成了屏障或堰塞湖。这种湖泊通常在冰川的冰开始融化时,出现在冰盖的前面和/或山谷之中。随后,水冲破了冰坝,并以极快的速度移动,毁灭所过之处的一切。
2002年,跃动中的科尔卡(Kolka)冰川在高加索山脉的Karmadon峡谷中发生崩塌。这场悲剧导致126人死亡和失踪。冰川在坡度相对较小的山谷斜坡上急速(最高250公里/小时)移动,裹挟着两波超过1亿立方米的冰、水和岩石的浪潮,沿着山谷奔涌而下近20公里。灾难发生后,ISS(国际空间站)立即用图像记录下了科尔卡冰川的独特景象:它的底床几乎完全被揭开,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的一次无与伦比的冰川探索实践经验。
目前,跃动冰川的目录正在编制当中,同时人们也从太空中对地球上的冰川进行远程监控。
冰川特色
全球变暖正在导致冰川快速融化的灾难性现象。许多冰川已经消失或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消失。这一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势将导致淡水资源匮乏,并威胁食物供给稳定。
专家提醒,这一问题不仅会影响高原地区人口,也会影响生活在下游地区的人们。冰川是人类重要的淡水资源,人们的生活质量、农业、工业和运输业都依赖于众多大江大河的状况。山区几乎占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一,生活着约11亿的人口。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并干扰海流。科学家们对加速冰川融化的原因进行了有趣的研究。它们的融化不仅仅是因为全球大气变暖和大西洋中的暖流运动变化。来自奥胡斯大学的丹麦研究人员对格陵兰岛的冰盖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认为格陵兰岛的冰川如此快速地融化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所致。科学家们认为正是地球深处发生的变化加热了冰川底层。
冰川湖
大量冰川湖分布在世界各地,它们主要是在冰川随着温暖季节开始融化时形成的。这些湖泊有永久性的也有临时性的,例如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布拉干扎瓦根湖(Braganzavågen)就是一个临时的冰川-涌流冰-堰塞湖。该湖泊在全盛时期,最大覆盖面积估计达到77平方公里,最大水量为1.2立方公里。高达80厘米厚的湖泊沉积物迅速沉积在陆地和海洋沉积物的顶部。在其全盛时期,这个短暂存在的湖泊是斯瓦尔巴特群岛上已知的全新世湖泊中最大的一个。北欧、亚洲和北美洲的冰川正在从不同程度上塑造着地貌景观,大到侵蚀大峡湾,小到在基岩表面留下细微的划痕和擦痕。但您是否有想过,冰川内部竟也会有湖泊存在?这些水为什么不像冰川其他地方一样结冰呢?
冰下湖
早在19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就知道,如果冰川非常厚,那么冰川下边界的温度可能会与冰融化的温度相等。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在研究了南极洲的冰川及其构成、冰川厚度中的温度变化之后,猜测在南极洲密实的冰层之下,有一个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的优质淡水盆地。他们还推测该盆地必然富含氧气,这些氧气渗透到上层冰雪中,而这些冰雪转而又逐渐下沉到深处。而且这个冰下湖中很有可能存在生命。还有一幅绘制了冰川覆盖的南极中部的冰床边上持续融化区域的地图,根据地图显示,沃斯托克(Vostok)站、阿蒙森-斯科特(Amundsen-Scott)站、贝尔德(Baird )站均位于底部持续融化的区域,从逻辑上讲,可能会出现冰川湖。
沃斯托克湖——南极洲最大的冰下湖
南极洲的沃斯托克湖,是埋藏在冰层表面之下约4000米的一块巨大水体,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们怀疑冰下湖在这片大陆的冰层之下存在了数十年。南极洲东部沃斯托克站(俄罗斯科学研究站,位于南纬77°,东经105°,由多国成员组成)附近这个特殊湖泊的存在,最早是由地理学家、南极探险家安德烈·卡皮察(Andrei Kapitsa)于1960年代提出的。但直到1993年,借助卫星雷达高度计(用于测量表面变形)才确认了该湖的存在。它是该大陆上最大的冰下湖。沃斯托克湖大小约为250×50公里,估算面积为15500平方公里,深度超过1200米。
科学家们相信,湖水中可能栖息着生物体,因为它具备生存所必需的所有要素。在这种条件下适应生存的微生物可能具备独特的属性,因为它们与地球生物圈隔绝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进化过程是独立进行的。
截至2007年,南极洲一共发现了140多个冰下湖。
冰川考古
冰川考古学是最近才出现的。冰川就像天然冰箱一样,为科学家们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发现。有些文物因为被冰冻在层层冰雪中才得以保存下来。全球变暖也为发掘隐藏数千年的古老文物贡献力量。保存完好的古人遗体、武器、家居用品、古老动物的遗骸、古植物化石——这里是真正的考古研究宝库。
冰人奥茨
1991年,游客在奥地利和瑞士之间海拔3200米高的山区间发现了奥茨(Ötzi),这是目前现存最古老的木乃伊。根据放射性碳分析的结果表明,它已有5100-5400年的历史。人们将它命名为奥茨(Ötzi,以其发现地命名),但它也被称为冰人(Iceman)、锡米拉温人(Similaun Man,意大利语为:Mummia del Similaun)、Hauslabjoch地人、提洛尔冰人(Tyrolean Iceman)、以及Hauslabjoch的木乃伊。2011年,科学家们破译了奥茨的基因,发现其并非任何现代人的祖先。他的衣物极为复杂,身上有许多文身,其埋葬地还发现了一把铜斧、装着箭的箭袋、一把弓和一把石刀。
永冻土下的猛犸象
1977年,在俄罗斯的马加丹地区发现了Kirgilyakhskiy猛犸象(或称为猛犸象迪玛),它在永久冻土中保存得非常完好。该猛犸象死亡时的年龄估计为6-7个月,根据不同推测,其生存时期约在13000到40000年前,保存完好程度几乎为100%。这具猛犸象的遗骸一经发现,立刻在全球科学界引起轰动。这是首次在近代适宜科研的环境下发现的猛犸象遗骸。
目前最大的病毒。
2014年,来自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University Aix-Marseille, France)的法国进化生物学家让·米歇尔·克拉维里(Jean-Michel Claverie)和尚塔尔·阿伯杰尔(Chantal Abergel)在有3万年历史的西伯利亚多年冻土样品中发现了西伯利亚阔口罐病毒(Pithovirus sibericum)。科学家们认为,此类病毒只寄生在变形虫上,因此对人类绝对安全。但是,这一发现鼓舞了2019年加拿大电视连续剧V-Wars(《吸血鬼战争》)的拍摄,由伊恩·萨默海尔德(Ian Somerhalder)主演的角色是发现这种病毒并将其带回到人类居住区域的罪魁祸首。那么,谁又能知道在永冻土中发现的这种病毒的未来到底会如何呢。